close

蚵仔是動物!

營養又好吃的蚵仔

  蚵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、礦物質,是營養又好吃的海鮮,雖然少部分小朋友不大敢吃這種全身滑溜溜的軟體動物,但大家一定都看過牠。蚵仔又稱為「牡蠣」,牠和蛤仔一樣,柔軟的身體被兩片堅硬的外殼保護著,只不過蛤仔兩片外殼大小差不多,而蚵仔的殼卻是一大一小,形狀不大對稱。
蚵仔喜歡生長在河口附近和離岸不遠的潮間帶,因為這兒每天潮水漲退帶來許多營養物質,正好可作為蚵仔的食物。蚵仔沒有嘴巴,不像人類可以大口大口的張著嘴吃飯,牠們是靠身上的瓣鰓來濾食海水中的營養物質。剛孵化的蚵仔非常小,像浮游生物一樣在海中漂哇漂;如果有機會找到堅固的礁石,牠們就會附著固定在上面,開始分泌碳酸鈣質的外殼,慢慢茁壯,長成我們熟悉的模樣。

粒粒辛苦的養蚵過程

  除了少數野生的牡蠣,我們吃的蚵仔,幾乎都是漁民養殖的。說起養殖牡蠣,可真是一門學問,整個過程有點兒像農夫種田——但這「蚵田」不在陸上而是在水中,像臺灣西南沿海地區寬闊平坦的潮間帶、淡鹹水交會的河口附近,或風平浪靜的潟湖,都擁有面積廣大的「蚵田」。
所謂「蚵田」,並不是空蕩蕩的一大片水域,離岸較近的水裡插滿了竹架,稍遠的水面上也浮著許多竹棚,這些都是漁民用來飼養牡蠣的工具。農夫種田要播撒種子,但養殖蚵仔卻是讓蚵「種」自己進到「蚵田」裡生長。因為「蚵苗」會附著在礁石上生長,漁民就想到利用繩子將空牡蠣殼一個個串起來,綁在蚵架上懸在海中,讓水中漂流的小蚵苗有機會找到依附的家。別以為漁民給了蚵仔寶寶一個空殼,牠就只會長出另一半的殼呵!其實空牡蠣殼只是作為蚵仔「蓋房子」的地基,它們會在上頭「蓋房子」(也就是長出自己的殼來)。每個空殼至少可以附著十幾隻蚵仔,每隻都會長出兩片殼來,最後變成一大串牡蠣,有趣吧!

  農夫播種之後,得經常鋤草、施肥,農作物才能長得好。蚵仔的飼養過程也是同樣的辛苦。在夏天,漁民往往得頂著烈日,汗流浹背的駕著膠筏巡視蚵棚;當冬天來到,他們還是得穿著工作服,浸在冰冷刺骨的海水中整理蚵架。平時不但須注意生長中的蚵仔是否遭受蚵螺或蚵蟹等生物的侵害,當颱風來臨,更要防備棚架會不會被大浪捲走……

經過長達幾個月甚至一整年的辛苦養殖,收穫的時刻終於來到!不論是用膠筏或是鐵牛車搬運,這些長得又大又好的蚵仔都是漁民最豐碩的收成。但忙碌可不是到此為止,一簍簍載回來的蚵仔還得除去外殼,才算大功告成。這項工作也不輕鬆,因為蚵仔的外殼相當粗而堅硬,剝殼的時候如果不小心刮到皮膚,就會受傷流血,所以得特別小心。不過我們的漁民朋友可真是技術高超,他們經常坐在自家屋簷下工作,身旁堆滿了像小山一樣高的牡蠣。只見他們戴著手套,低著頭一個接著一個熟練的利用工具挑開蚵殼取出鮮蚵,真是令人嘆為觀止!

  認識了這種有趣的蚵仔,趕快請爸媽帶你上街吃點兒蚵仔美食吧!記得呵,臺灣的蚵仔,「尚青」!

 

 轉載 知識家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010100309063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蚵男鮮蚵本舖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